我区“四坚持四聚焦”,以主题教育成效持续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
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培育从事农业生产和服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关系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过程中,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紧盯影响和制约“三农”高质量发展的问题短板,综合施治解决突出问题,牢牢把握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以“四坚持四聚焦”为抓手,持续推进我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引导提质增效,聚焦高质量发展“关键点”。紧盯主题教育践行宗旨为民造福具体目标,着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加强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基础设施设备建设,下达2023年中央支持宁夏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项目资金7737万元,支持735家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近5年累计落实中央扶持资金3.1亿元,扶持3613家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推行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长效治理机制和经营异常情况定期通报制度,制定18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管理制度,在全区推广农业农村部家庭农场“随手记”APP记账软件。不断拓展经营范围和服务领域,延伸产业链和供应链,规模实力、经营水平、带动能力持续提升,累计带动非成员农户近60万户;农民合作社年经营总收入达到33.5亿元,社均年收入52.5万元;家庭农场年总收入65.4亿元,场均年收入44万元。
二是坚持强化示范引领,聚焦培育农业经营主体“领头雁”。结合主题教育乡村振兴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推进农村治理体系建设。大力开展示范创建,推动经营主体量质并举,开展2023年自治区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和四星级示范家庭农场创建工作。累计创建国家级示范社243家、自治区级示范社588家、市级示范社896家、县级示范社1986家;创建四星级示范家庭农场407家、三星级510家、二星级959家。构建全区农民合作社管理系统,健全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数据库,开展空壳社(场)清理和示范社、星级农场动态监测,累计清理空壳社2710家、家庭农场1347家,其中自治区级示范社93家、四星级农场71家。在灵武市等9个县(市、区)开展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工作,树立了一批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县域样板。持续在全区开展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典型案例征集、推介工作,3家农民合作社和5家家庭农场被农业农村部选入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案例。
三是坚持优化服务指导,聚焦提供精准服务“辅导员”。结合主题教育为民办实事活动,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和技能提升。在全区组织开展“千员带万社”行动,选聘优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农业乡土专家、种养能手、农技人员、以及农业农村经济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等,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员队伍。依托农业农村部“耕耘者”振兴计划、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等项目,通过“线上+线下”“课堂+观摩”“理论+实践”多种培训模式,组织学员赴浙江、江苏、贵州、福建、江西、四川等省开展培训,近5年累计培训3000余人(次)。依托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开展家庭农场统一赋码工作,截至目前,已为368家家庭农场进行赋码,通过向消费者、上下游企业、金融保险机构推送二维码,畅通家庭农场获客渠道。
四是坚持深入调查研究,聚焦化解问题“金钥匙”。今年以来,由农业农村厅分管领导带队,厅农村改革与经济指导处、自治区农经站和部分市、县(区)农业农村部门相关人员组成5个调研组,围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等重点任务,赴北京、天津、河南、四川、重庆、安徽、浙江、江西等省(市)考察调研,学习总结兄弟省份先进经验和做法。开展主题教育“蹲点式”调研,围绕农经工作的重点任务和农民群众关切的突出问题,蹲点调研,解剖麻雀,将真实情况摸准、将存在问题吃透、将解决办法找到,推动重点任务和突出问题落实落地。
省级农业网站
自治区政府部门网站
其他网站
主办: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网站维护电话:0951-5169901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北京中路159号 网站标识码:6400000046
宁ICP备19000526号-1
Copyright 2009 nynct.nx.gov.cn All Right Reserved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5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