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千万工程”经验 打造“高颜值”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日期: 2023-11-27 17:20:01 来源: 石嘴山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 【字体:

近年来,石嘴山市对标浙“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因地制宜,从改水改厕、洁化净化、绿化亮化,再逐步拓展到空心村整治、中心村建设,持续吹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冲锋号”,全力打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由点及面持续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建设,让村民享受“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宜居生活。

聚力建设中心村,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样板。一是顺应群众意愿,规划和美宜居村庄。根据村庄常住人口分布数量、产业发展布局等实际情况,实“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合理布局乡村住宅、产业、耕地、道路和公共服务设施,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二是深化土地改革,盘活闲置土地资源。以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为契机,探索完善农村宅基地规范管理和盘活利用机制,引导群众通过权属置换、货币补偿形式退出闲置宅基地,增强建设用地优化配置,有序引导“空心村”群众移居至“中心村”。三是打造示范典型,引领共建美丽家园。“美丽宜居”为目标,选择常住人口多、产业基础好、交通便利、位置优越的行政村作为中心村重点打造,重点提升村庄基础实施和公共服务,增强“中心村”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引导农村居民由分散居住“中心村”集中,让百姓继续在乡土中感受新变化、乐享新生活。目前,全市已累计打造“中心村”61个,示范带动全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其中大武口区龙泉村,惠农区银河村、马家湾村,平罗县黄渠桥村、六顷地村等先后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持续推进“厕所革命”,改善群众生活品质。一是开展农村卫生厕所改造。科学合理选择改厕模式,累计建设农村户厕3.4万座,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3.2%,农民群众的如厕环境极大改善。二是抓好改厕质量管控。严格把关,全程监管,对选址选型、产品质量、安装技术规范和抽查验收等严格把关,做到能用好用。对近十年建设的农村户厕开展问题摸排整改,推动厕所使用率不断提高。三是抓好厕所后续管护。成立乡镇户厕管护服务站,全市配备吸粪车29辆,建立维修服务制度,负责农村厕所改造后续管理工作,建立起覆盖全部改厕村庄的粪液粪渣清运服务体系。

坚持项目带动,提升垃圾污水治理能力。以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新建和扩展延伸农村污水管网为重点,着力提高农村污水治理能力。全市累计实施农村污水治理项目27个,新增农村集污管网超过200公里,累计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0处,全市农村污水治理率达31%。在全市195个行政村整村推进垃圾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得到全覆盖,村庄垃圾治理率达100%。聚焦农村地“脏乱差”垃圾治理问题,大武口区推行村收集、区环卫站统一清运处理的城乡一体化运行模式,形成了“垃圾箱(桶)收集→垃圾车清运→中转站压缩→填埋场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置运行模式;惠农区推行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区处理”的运行机制平罗县探索农村环卫市场化运营模式,每年投入2200万元采取政府购买服务,通过第三方外包运营模式,抓好村庄垃圾日常清扫保洁收运处置。

注重点面结合,擦亮乡村人居环境“底色”。以村庄清洁行动为抓手,以109110国道和301省道、简滨公路、红礼路“三纵三横”国省县道为重点整治区域,在沿线两侧区域、城乡结合部、乡村交界处、农村集贸市场、沟渠湖面、村道巷道、田间地头等主要地段,对积存垃圾、卫生死角、残垣断壁、废旧棚房、草垛杂物、粪污粪堆、沟渠垃圾等进行全面清理整治。实现道路清洁、集镇清洁、村庄清洁、沟渠清洁“四洁”目标,全力打造整洁亮丽、秩序井然、环境优美的乡村新面貌。

建立长效机制,构建共治共管共享新格局。全面推行乡村干部分片包抓、保洁员网格化清运、农“门前三包”等机制,逐步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村庄环境保洁常态化管护机制。积极开“美丽庭院”创建,以家庭面貌的焕然一新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改造提升,累计创建县级以上“美丽庭院”3152户。修订完“村规民约”,实行环境卫生“红黑榜”评比曝光机制,营造比、学、赶、帮、超良好氛围。强化宣传教育,大力推广积分兑换奖励物品机制,充分调动群众整治环境的积极性,让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网站维护电话:0951-5169901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北京中路159号 网站标识码:6400000046

宁ICP备19000526号-1 Copyright 2009 nynct.nx.gov.cn All Right Reserved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5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