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武市“一村一品”拓宽农民增收路
近年来,灵武市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过程中,深挖乡村自然禀赋,以“一村一品”为抓手,通过模式创新、产销衔接、链条延伸等举措推动特色产业提档升级。从“水里鱼鹅”到“田间果蔬”,各村通过精准培育乡村产业,助力村集体和农民增产增收。
临河镇二道沟村“鹅鱼共生”奏出农民“增收曲”。二道沟村依托优质水资源与生态优势,创新“水产+禽类”立体养殖模式,积极探索特色农业发展新路径。首批出栏白鹅2000余只、上市草鱼13500斤,带动28名村民就业,预计年增村集体经济收入55万元。为打破销售壁垒,村委会成员带头通过拍摄乡土短视频宣传、微信转发推广等方式获取订单,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
梧桐树乡沙坝头村西红柿结出农民“致富果”。沙坝头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将特色种植业作为产业振兴核心抓手,带动全村80%的家庭从事蔬菜生产,主要种植西红柿、辣椒、豆角等蔬菜品类。设立西红柿集中代收点,实现采摘后快速分级、包装、运输,通过“本地+外地”多渠道分销直达终端市场,产销衔接无缝高效。今年,2000余亩西红柿亩产达18000斤,预计带动农户亩均增收约1万元,红彤彤的果实成了家家户户的“致富果”。
梧桐树乡杨洪桥村冷凉蔬菜长出农民“发财树”。杨洪桥村打造冷凉蔬菜种植基地1800亩,主要种植广东菜心、鹤斗白菜、芥兰等冷凉蔬菜品种,已形成种植、管理、采摘、打包、冷链运输、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凭借严格的种植技术和质量管控,蔬菜因口感佳、品质优成为南方市场的“香饽饽”。基地采取“采一茬种一茬”种植模式,4月底至11月持续生产,日均产量约6万斤,250余名农民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0万元,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稳定器”。
郝家桥镇王家嘴村黄花菜开出农民“幸福花”。王家嘴村通过外出观摩学习和实地考察,将50亩村集体土地交由种植大户试种黄花菜,已进入盛产期。7—8月采摘期,村民在家门口挣取采摘工资,预计亩产400公斤左右,亩均销售收入超1万元。试种成功后,村集体计划通过村企合作,让“幸福花”从试种田走向规模化,推动传统农业向特色产业转型,为乡村发展添活力。
郝家桥镇大泉村精品韭菜产出农民“四季财”。大泉村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按照“集中连片、提标扩面”思路整合土地,不断提升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建成2400平方米冷库和育苗温棚,推动韭菜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升级。目前,韭菜每亩年产4茬,亩均产量4500—5000斤,亩均创收约3000元,韭菜远销陕西、甘肃、青海、河北等地。农民参与采收等环节,工时费达35元/小时,联农带农效果显著,“小韭菜”逐渐成为强村富民的“大产业”。
省级农业网站
自治区政府部门网站
其他网站
主办: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网站维护电话:0951-5169901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北京中路159号 网站标识码:6400000046
宁ICP备19000526号-1
Copyright 2009 nynct.nx.gov.cn All Right Reserved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5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