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当农业绿色转型“探路者” 奋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近年来,我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抢抓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大机遇,立足优势,竞标争先,笃行实干,以“小省区也能办大事”的信心和勇气,全力推进整省域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让绿色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一是聚焦产业兴旺,在全域农业功能拓展上先行突破。优化绿色产业区域布局。立足宁夏黄河生态经济带和北部绿色发展区、中部封育保护区、南部水源涵养区“一带三区”生产生活生态总体布局,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形成以贺兰山东麓为重点的葡萄酒产业集群,以清水河流域为重点的枸杞产业集群,以银川和吴忠为核心、石嘴山和中卫为两翼的牛奶产业集群,以中南部地区为重点的肉牛产业集群,以中部干旱带为重点的滩羊产业集群,以六盘山区为重点的冷凉蔬菜产业集群,全区“六特”产业综合产值242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88%。提升绿色食品加工能力。制定《关于支持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推进葡萄酒、枸杞、乳制品、牛羊肉、预制菜等高品质和高附加值产品研发生产,创建利通区、贺兰县、中宁县产业加工强县3个,评定绿色食品加工三星级企业95家、四星级20家,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6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4个,特色产业价值链不断延伸拓展。深化绿色农旅融合发展。依托农业资源禀赋,突出绿色生态导向,建设中国滩羊馆、滩羊小镇、宁夏枸杞博物馆等文化特色场馆,将绿色产业与农业资产、农耕文化、乡村旅游深度融合。举办“银川农业嘉年华”“吴忠黄河之滨”“中卫塞上沙都”“固原生态六盘醉美山花”等品牌节会,推介宁夏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线路,培育一批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二是聚焦生态保护,在全域生产方式转变上先行突破。统筹兼顾“控”,推进化肥农药绿色减施。以黄河干流沿线和主要灌区为重点,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源头减量。建立“定向研发、定向转化、定向服务”等订单式研发、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滴灌水肥一体化等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开展农业生态调控、生物防控、高效植保机械施药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重大实用技术研发57项,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95%以上。建设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三新”集成配套示范区62个、种养循环堆肥施用核心示范区15个。全区肥料利用率达41.5%、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农药利用率达41.8%、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精准施策“管”,推广农业废弃物全量利用。推广“粪污还田+秸秆饲料”“牛粪银行”等9种资源化利用模式,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推广秸秆全产业链高值化利用模式,提升县域秸秆收储利用能力,全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因地制宜推进残膜回收利用,北部引黄灌区推广“县—乡—村—队”四级监管网格回收治理机制,南部山区应用“补贴回收—奖励加工—循环利用”白色污染整治模式。靶向发力“促”,推动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推进种养一体化基地建设,实施“一场一策”指导措施,探索开展“畜禽养殖—粪污工厂化加工—有机肥还田—绿色种植—秸秆饲料化”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建立好氧堆肥、源头减量、粪便垫料化等技术试验示范点12个,构建以养带种、以种促养的种养循环产业链。示范推广“稻渔+池塘立体复合生态养殖”“陆基设施养殖+稻渔”综合种养13.3万亩,建设“菜鱼共生”生态种养蔬菜大棚159座,养殖全程不换水、不施药、尾水零排放,实现“一地双收、一水两用”。
三是聚焦绿色供给,在全域产品质量提升上先行突破。建立绿色标准体系。实施“绿色农业+标准引领”促进行动,建立宁夏“六特”产业绿色全产业链标准体系3项,“盐池滩羊”等地理标志农产品团体标准体系8项,建设现代农业绿色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45个。紧扣“体系建设、对标达标、提质增效”三个环节,编印《宁夏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汇编》,让高标准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生产绿色优质产品。推行“合格证+检贴联动”智慧监管模式,全区主要农产品综合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在全国率先开通认证绿色“快车道”,实施绿色食品认证补贴项目,创建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5个,培育绿色优质农产品570个,完成25个产品“圳品”质量认证,优质农产品供给水平稳步提升。打造绿色公用品牌。政府搭台、市场运作、区市县联动,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品牌价值得到挖掘。举办“宁夏名优特色农产品促消费”“闽宁特产线上行”“宁夏精品(品质)中国行”等活动,建设名优特农产品展销中心,打造“乡味宁夏”品牌矩阵,不断擦亮“中国葡萄酒之都”“中国枸杞之乡”“中国滩羊之乡”和“高端牛奶之乡”等金字招牌。
四是聚焦和美乡村,在全域人居环境打造上先行突破。探索绿色农田建设新模式。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探索总结了“一户一台地”“一户一块田”“无人农场”等绿色农田建设新模式,初步搭建了“互联网+高效节水农业”信息管理平台,基本实现整省域高效节水农业信息化管理、自动化灌溉、智能化服务。推行厕污同治新方法。建立健全农村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体系,整县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因地制宜、就近就地推进厕所粪污分散处理、集中处理或纳入污水管网统一处理。构建“县级政府主导+专业公司建设运维+生态环境部门监管+村民参与”治理机制,探索实施“三格化粪池+集中收集沤熟”“三格化粪池+生态净化处理+还田”等生态农业模式,实现厕污资源化利用。推广低碳生活新方式。发展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等绿色用能模式,打造“多元、清洁、低碳”的农村用能格局。推广“生物质燃料+生物质锅炉”“无烟智能集成暖炕”等清洁取暖模式,实施生物质供热改造57处,总面积30万平方米,年消纳生物质成型燃料3万吨,替代标煤1.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2万吨、二氧化硫141吨、氮氧化物126吨。
五是聚焦政策保障,在全域先行区统筹推进上先行突破。强化责任落实全面推。建立省级领导包抓机制和“一个产业、一套政策、一个专班、一抓到底”的工作推进机制,出台先行区建设规划、意见和实施方案,编制27个年度专项方案,聚焦“三个一批,三个一套”先行先试目标,量化目标任务,细化推进措施,制定考核办法,调动各市、县、区创建积极性,构建了配套衔接、同向发力、梯次推进的先行区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强化政策支撑统筹推。出台《支持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财政政策》《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实施意见》《支持“六特”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关财政政策措施》等一揽子政策文件,发展改革、财政、金融等部门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文件52项。整合使用中央及自治区涉农项目资金近62.07亿元用于发展农业绿色发展相关产业。强化金融赋能强力推。落实绿色金融财政奖补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绿色信贷投放,推进“六权”质押融资,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支持。创新实施“宁财融”工程,搭建自治区级“政府+金融机构+企业”融资合作平台,建立信贷需求调度机制,落实贷款6亿元,推动500家绿色食品企业和11家金融机构精准对接。探索开展绿色信贷保险等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开发以碳排放配额作为质押融资的贷款保证保险,开展绿色农产品完全成本保险、价格保险、收入保险等新型农业保险试点,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省级农业网站
自治区政府部门网站
其他网站
主办: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网站维护电话:0951-5169901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北京中路159号 网站标识码:6400000046
宁ICP备19000526号-1
Copyright 2009 nynct.nx.gov.cn All Right Reserved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5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