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吉县“联产单干”蹚出“联农带农”致富路

日期: 2025-07-21 17:25:00 来源: 自治区乡村振兴监测帮扶中心 作者: 自治区乡村振兴监测帮扶中心、西吉县农业农村局 【字体:

近年来,西吉县将推动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核心抓手,按照帮扶产业“巩固、升级、盘活、调整”要求,以县域特色产业发展为突破口,探索出了村党支部牵头,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运营,把农民的土地集中连片起来,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分户作业、兜底销售的“联产单干”模式,破解了非流转不能规模的问题,蹚出了农业规模化发展“统分结合”新路子,带动脱贫群众过上了“好光景”。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零散种”变“规模种”。大力选拔“能人型”“示范型”人才进入村“两委”,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组织群众、整合资源、对接市场的优势,通过“支部引领+产业带动”的双轮驱动模式,将碎片化土地整合利用、统一规划、集体发展,改变了“散户”种植、各自发展的“小农”经济传统,盘活了农村闲置资源,达到了多方共赢。将台堡镇火集村党支部牵头组织销售代办与合作社开展专题研讨,深入剖析传统农耕模式下“单打独斗”与“地块碎片化”的发展瓶颈,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动员部署,以村集体资产为信用担保,引导农户自主参与冷凉蔬菜规模化种植。马莲乡创新成立蔬菜协会功能型党支部,由乡长兼任支部书记,构建“田间直播间+视频号矩阵”的党建助农新模式,年直播销售收入达260万元,形成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示范在田间地头”的生动局面。

二是坚持群众参与,“少数富”变“共同富”。在产业规划中充分尊重农户意愿,实行“连片经营区”与“自主种植区”双轨并行,对愿意参与连片经营的农户,由村集体统一规划产业布局;对保留自主耕种意愿的农户,专门划定自种区域,村集体与农户风险共担,充分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农民成为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积极参与者和真正受益者。马莲乡陆家沟村“两委”顺应农户“多劳多得”的发展诉求,推动80户常住户签订联产协议,实现420亩水浇地连片开发,不仅让农户成为土地经营的直接参与者,更成为产业增值的主要受益者。随着联产规模扩大,村集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陆家沟村集体收入从2021年的17万元跃升至2024年的43.8万元,形成了“产业壮大—集体增收—农户获利”的良性循环。

三是坚持科学规划,“各自管”变“统一管”。构建“一核多片”产业带,以葫芦河灌区为核心,规划建设4个万亩级、2个五千亩级标准化种植基地,配套完善“三网合一”基础设施(路网、电网、高效节水灌溉网)。通过推行“订单式种植+标准化生产+统一化销售”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户“卖菜难”“卖不上价”问题。马莲乡冷凉蔬菜种植规模已扩展至1.37万亩,参与联产农户达554户,户均年收入8.5万元;产业基地年提供就业岗位800余个,务工人员年均收入超5万元,实现了土地效益与农民收入的双提升。

四是坚持市场导向,“随意卖”变“搭伙销”。围绕“盯市场、联客商、拉订单”的经营策略,建立市场动态监测机制,根据需求变化及时调整种植结构与销售策略。政府注册“西吉好东西”公用商标,打造“西吉蔬菜”区域品牌,在全国布设30家“西吉好东西”门店,推动全县冷凉蔬菜“统管统销”,有效降低销售成本,提升农户利润空间。全县培育蔬菜生产企业49家,签订订单7家,订单量达2.6万吨,金额5200万元;自销企业覆盖广州、长沙、武汉等城市大型农产品市场,年销售额超3000万元。马莲乡培育7家农业龙头企业、4个村集体合作社及32家专业合作社,构建“走出去推介+引进来合作”的产销网络,年鲜菜产量达11万吨,产值1.3亿元,产品远销上海、福建等10余个省市,形成了“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增收入”的叠加效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网站维护电话:0951-5169901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北京中路159号 网站标识码:6400000046

宁ICP备19000526号-1 Copyright 2009 nynct.nx.gov.cn All Right Reserved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5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