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640000018/2019-00429
发文字号: 宁农 ﹝2019﹞36号
责任部门: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生成日期: 2019年07月24日
索 引 号: | 640000018/2019-00429 | 发文字号: | 宁农 ﹝2019﹞36号 |
责任部门: | 生成日期: | 2019年07月24日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 有效 |
自治区工商联:
你们提出的《关于发展我区农业循环经济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宁夏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按照农业农村部及自治区党委、政府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农业节本增效、降低污染和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等关键环节,以节肥、节药、节水、节农膜、节能和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推广为重点,狠抓了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疫病防控、畜禽标准化建设、农用残膜回收利用等工作,推动了我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开展,取得了良好成效。截止2017年,全区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总量为380.1万吨,利用率82.1%,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总量1404.5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88%。2018年全区农用残膜回收量63084.49吨,回收率97%,农药、化肥使用量自2015年以来都实现了零增长。
你们在对我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所提出的建议具有重要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下一步我们将认真采纳你们提出的的意见建议,结合全区养殖业、种植业发展实际,针对农业循环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会同自治区发改委、财政厅、科技厅、生态环境厅等相关部门,认真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大制度创新,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健康发展
自治区先后出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资源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废弃物处理与利用办法》、《宁夏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意见》、《宁夏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宁夏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宁夏回族自治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试点方案》、《关于做好农用残膜回收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法规政策文件,明确了农业循环经济工作目标任务、相关部门职责及市、县(区)属地管理责任、执法监管和保障措施,为农业循环经济健康发展奠定了法律保障。今后,我们将从如下几个方面全面协调,系统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利用工作。一是政策上高位推动。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同主导产业相结合,从产业政策的制定开始就考虑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制定相应的考核监督指标进行全过程绩效评价。二是规划上全面带动。按照(五大发展理念)自治区“美丽宁夏建设”的相关要求,已将农业循环经济利用统筹于城乡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畜牧发展规划和农业产业规划之中,进一步带动我区生态文明建设快速推进、有序发展。三是措施上多方位拉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采取多种措施,多方位拉动。一方面加快改革试点,进行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开发、集约发展;另一方面完善财政投入结构和方式,加大对循环农业重大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环境保护与监测等项目的投资力度。其三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发展循环农业的专项资金,扩大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投资的优惠政策,加大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扶持,营造良好的氛围。四是用市场驱动发展活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不仅要靠政府引导、统一协调,同时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调节作用,通过制定更加灵活的政策,增强社会投资的吸引力,通过龙头带动,整合产业链条,引导鼓励广大农业生产者创新和拓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新局面。
二、加大技术支撑,提升农业循环经济创新发展
自治区科技厅高度重视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问题,针对我区养殖产业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效率低、现有产品有效性差等问题,着力加强产业关键技术研究攻关,坚持“围绕产业、聚焦瓶颈、加强创新、重点突破”原则,在调研各方面需求基础上, 2018年投入科技经费260万元,支持宁夏农林科学院与中科院合作在吴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实施“畜禽粪便资源化高效利用技术及生物产品研发与示范”项目,重点开展养分保全、环保安全的畜禽粪便低温快速发酵技术及有机肥功能化研究,开发适于宁夏地区的新型肥料增效活性物资组配与增效剂应用技术,研制适合宁夏地区的全营养液体微生物肥料,开展系列新型含活性物的增效肥料产品及特色作物绿色安全施肥技术模式示范。完善“科技支宁”东西部合作机制,围绕自治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重大需求,组织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广泛与东部发达省市和国家大院大所对接,谋划东西部科技支宁项目,加速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在深度贫困地区的推广应用,联合中国农科院针对我区贫困地区农户养牛规模增加带来粪污处理的技术需求,转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最新科技成果,联合国家盐碱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进国家盐碱地草牧业开发技术成果在我区转化,凝练草牧业高质量发展重大科技任务,促成草牧业研究院的建设,指导我区乡村振兴战略科技支撑工作。另外,结合科技项目管理改革之机,计划通过顶层设计,凝练提出畜牧业废弃物高效循环利用方面的重点项目,面向全国公开招标确定承担单位和研究团队,强化这方面的技术创新与成果集成示范。
针对引黄灌区农业面源污染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科技厅围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科学问题,启动实施东西部合作“农业面源污染减控与绿色清洁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开展农田化肥迁移累积规律、面源污染防控技术、淀粉废渣资源化利用、淀粉废水无害化处理等研究,构建宁夏农田清洁生产综合技术体系,建立示范样板,实现“土壤健康、产地调优、农产品安全、农业提质增效”的目标。目前,在永宁县望洪镇以农业农村部永宁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为依托,对宁夏引黄灌区面源污染的特点开展长期检测工作和技术研究与示范。同时,以自治区科技惠民计划立项支持灵武市森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开展“灵武长枣废弃枝条生物处理加工菌肥项目”示范推广,降低农业废弃物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能源可再生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支持宁夏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与北京中源创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生物质工程中心合作,启动实施了“瓜菜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引进与示范”项目。项目针对瓜菜生产基地废弃物处理难、污染环境、资源浪费等突出问题,研究开发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及各种微量元素的生物有机肥料,实现瓜菜生产基地废弃物生态循环利用。目前,项目实施已初见成效。
三、加大扶持力度,把握农业循环经济优化发展
一是我们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政策资金和自治区各级财政投入,调动社会资金参与,重点支持秸秆、粪污处理利用设施、有机肥使用及沼气工程、生物天然气供气发电等。对粪污运输、收集、处理、利用相关设备纳入自治区农机购置补贴范围敞开补贴;对有机肥生产、大型沼气和生物天然气工程、集中处理中心建设等设施用地提高占比和规模上限;落实规模养殖场内养殖用电、税收等相关优惠政策;落实好国家有关沼气发电上网电价政策和上网电量全额保障性收购政策,降低单机发电功率门槛,优先办理相关手续;支持建立机动车加气站,优先接收生物天然气进入城市燃气管网;落实好沼气和生物天然气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支持生物天然气和沼气工程开展碳交易项目;加强农田残膜污染治理,加大残膜回收补贴力度,建设地膜污染治理示范区;会同自治区财政、环保部门落实好秸秆禁烧以奖代补资金政策等等。二是支持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在种植业主产区、养殖密集区建立农业废弃物集中处理中心,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鼓励和支持区内外大型企业投资建设有机肥厂、大型沼气工程和生物天燃气工程,形成农业废弃物收集、存储、运输、处理和综合利用全产业链,建立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机制。三是支持引导宁夏紫荆花纸业有限公司等农业循环经济龙头企业带动形成一批创新型示范企业。宁夏紫荆花纸业有限公司是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也是我区秸秆原料化利用的重点企业,紫荆花秸秆造纸循环经济示范项目通过技术创新,形成了纸浆、肥料联产,造纸工业和农业的良性循环,为我区农作物秸秆原料化利用开辟了新渠道。自治区高度重视紫荆花秸秆造纸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建设,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2015年以来,自治区发改委为企业争取落实国家扶持资金1.12亿元,其中:国家专项建设基金1.055亿元(2015年0.53亿元、2016年0.525亿元),国家资源节约循环利用重点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661万元;自治区经信委给予企业各类专项支持1809.4万元,其中:新型工业化专项贷款贴息1148万元、担保费补贴540万元、电力需求侧专项76.2万元,解决企业电力直接交易电量让利金额45.2万元,并帮助企业解决自治区担保基金贷款2.7亿元。与此同时,自治区经信委还将秸秆生产本色纸列入《宁夏回族自治区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指导目录(试行)》,作为重点发展方向予以扶持。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积极推荐,将宁夏紫荆花纸业有限公司列入国家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予以支持。这些政策、项目、资金的支持与投入,促进了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一期项目建成后,年利用农作物秸秆25万吨,生产本色纸及纸制品10万吨,有机肥16万吨,计划到2020年形成年利用秸秆100万吨,生产本色纸及纸制品35万吨,有机肥55万吨,成为我区农业资源化利用重要的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往后,我们将一如既往,继续对类似于宁夏紫荆花纸业有限公司的农业循环经济龙头企业在政策、资金和产业发展上给予大力扶持,为农业循环经济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2019年7月24日
省级农业网站
自治区政府部门网站
其他网站
主办: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网站维护电话:0951-5169901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北京中路159号 网站标识码:6400000046
宁ICP备19000526号-1
Copyright 2009 nynct.nx.gov.cn All Right Reserved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5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