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640000018/2023-00561
发文字号:
责任部门: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生成日期: 2023年06月30日
索 引 号: | 640000018/2023-00561 | 发文字号: | |
责任部门: | 生成日期: | 2023年06月30日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 有效 |
自治区教育厅:
现就《关于培养新型农科应用型人才,助力我区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提案》,提出如下协办意见:
近年来,宁夏坚持把农业农村新型农科应用型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和强农兴农的根本,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扎实推进“才聚宁夏1123行动”,全面落实《“十四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精心培育了一支满足现代农业发展要求,适应宁夏“三农”事业发展的新型农科应用型人才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一、新型农科应用型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目前,全区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为5321人,其中男性3405人,女性1916人;正高级职称144人,副高级职称1234人,中级职称1876人,初级职称及以下2067人。全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总量14.08万人,其中男性10.61万人,女性3.47万人;生产型人才7.65万人,经营型人才1.66万人,技能服务型人才1.69万人,技能带动性型人才1.92万人,社会服务型人才1.16万人。自治区重点产业人才队伍总量1.7万人,其中:畜牧产业(牛奶、肉牛和滩羊产业)人才队伍总量1.28万人,冷凉蔬菜产业人才队伍总量1056人,枸杞产业人才队伍总量1100人,葡萄酒产业人才队伍总量2120名。农业行业拥有“塞上英才”8人,“塞上农业专家”60人,享受国务院和自治区政府特贴专家36人,青年拔尖人才61人,青年科技托举人才35人,全国“十佳农民”2人。
二、重点任务开展情况
(一)加强新型农科应用型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始终把农业技术人才作为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持续优化和充实基层新型农科应用型人才队伍力量。一是健全培育体系。坚持党委和政府主导、农业农村部门牵头、各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了以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主体,农技推广机构、职业院校、农民合作社、农民田间学校等多元参与的“一主多元”教育培训体系。全区认定农民田间学校152所、农民教育示范培训基地89个、农村实用人才综合类基地14个、实训实操类基地59个。二是加大培育力度。深入实施基层农技体系建设项目、高素质农民培训项目等,每年培训基层新型农科应用型人才3000人次以上,培训高素质农民10000人次以上,持续提升农村实用人才总量。2022年在全区5个地市全面推开农民职称评审工作,162名农民取得了高、中、初职称,并对取得高级职称的给予一次性补贴6000元,中级职称3000元,初级由各市给予一定奖励。三是突出“头雁”项目带动。按照《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印发了《宁夏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实施方案》和《宁夏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管理办法》。目前,全区22个涉农县(市、区)120名“头雁”学员已完成线上和线下学习,孵化培育正在有序展开。
(二)聚焦农科实用型人才队伍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持续深化科技创新成果运用,充分发挥新型农科应用型人才在产业振兴中的支撑保障作用。一是建立专家“下基层”服务机制。按照“三百三千”农业科技服务行动的要求,组织专家服务组73个、农业专业技术人员430人深入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因地制宜提供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促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选派9名产业专家深入宁夏红寺堡、同心和西吉等地开展以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主题的“百名专家基层服务行活动”,针对基层单位需求,一对一帮扶结对,解决生产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难题。二是加强校企合作平台建设。深化“科技支宁”东西部合作,围绕特色农业、乡村治理、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主动与国内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项目合作,先后与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签订科技合作协议,成立国家农业环境银川观测实验站,与上海交通大学签署“双一流”对口合作建设协议,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福建农林大学联合建成宁夏反刍动物分子细胞育种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夯实现代农业发展科技基础。三是强化人才支撑助力产业发展。围绕自治区牛奶、滩羊、冷凉蔬菜等“六特”产业,组建“六特”产业工作专班和5个由知名专家领衔的60人产业服务指导团队,深入市(县、区)对重点产业开展调研和技术服务,建立健全联席会议机制,及时研究解决突出问题,推进重点工作落实,有力推动了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健全农科实用型人才兴农政策体系。加强人才政策统筹谋划,充分发挥新型农科应用型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联农带农作用。一是实行更加精准、灵活的引才机制。围绕重点产业、重大项目、乡愁文化引人才,积极探索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人才+”模式,以招聘、借调、兼职或带资金、技术承包、技术转让等多种方式,累计与全国100多名知名农业专家签订合作协议,建设实验室、企业研发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7个,培养13个人才小高地等创新团队。扎实开展院士专家“宁夏行”活动,推动院士专家与宁夏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促进人才交流合作。二是强化人才平台支撑机制。全力推进院士工作站、专家服务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平台建设,全区现有14个院士工作站、5个国家级农业示范区、120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实施意见》,持续实施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培育工程、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培育工程等,每年选送600名左右新型农科应用型人才到区内外高校或示范性农民培育基地进行培训,力争3年内对全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全覆盖。三是健全人才服务保障机制。制定《关于支持和鼓励厅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实施意见》,对服务乡村基层的各类新型农科应用型人才,加强待遇保障,提高生活待遇水平,让人才下乡服务不吃亏。鼓励专业干部再学习再深造,对取得学历学位的技术人员,由单位报销80%-100%的学费,目前,全区已累计207人在各类专业院校学习,29名技术人员考入西北农大、宁夏大学攻读农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三、下一步工作方向
(一)完善新型农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升机制。进一步加大新型农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农培中心+实训基地+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模式,采取“个人自荐+群众举荐+乡镇推荐”方式,精选培训对象,通过多种方式开展精准培训,不断提高新型农科应用型人才培训实效。支持职业院校订单式培养新型农科应用型人才,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区域产业新型农科应用型人才培训基地。
(二)完善新型农科应用型人才下沉服务乡村机制。认真落实《关于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区战略的意见》(宁党发〔2022〕6号)中“允许农技推广人员在岗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展技术咨询、培训指导和成果转化等增值服务,获取合理报酬”的规定,加大宣传支持力度,鼓励引导技术水平高、专业能力强的农村新型农科应用型人才,下沉一线服务乡村振兴。深化拓展专家服务团“组团式”服务重点农业产业,优化团队成员组成和技术攻关、结对帮带等服务方式,拓宽服务产业领域,建立完善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帮联机制。
(三)完善乡村产业带头人培育转化机制。筛选经营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产业带头人信息库,实行“专题培训精准培训+专家、科技特派团结对帮带+创业奖补政策跟进扶持”等多元机制,每年有计划选送一批乡村产业带头人到大中专院校学习深造,到先进地区观摩学习、开展产业推介对接活动,全面提升乡村产业带头人发展能力。完善“师带徒”机制,实施“乡土能人”带培计划,支持乡村产业带头人带培一批有潜力的农村青年人才,培养成为农村新型农科应用型人才。
(四)完善新型农科应用型人才引进力度。依托人才小高地建设,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培养特色产业农科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团队。围绕重点产业,引进高层次的急需紧缺农科应用型人才。落实农科应用型人才回乡创新创业政策,鼓励和引导人才返乡聚集创业,为优秀农科应用型人才扎根农村、安心创业创造良好条件。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2023年6月30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科技教育<0951>5169826)
省级农业网站
自治区政府部门网站
其他网站
主办: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网站维护电话:0951-5169901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北京中路159号 网站标识码:6400000046
宁ICP备19000526号-1
Copyright 2009 nynct.nx.gov.cn All Right Reserved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5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