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640000018/2024-00054

发文字号:

责任部门: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生成日期: 2023年08月25日

索 引 号: 640000018/2024-00054 发文字号:
责任部门: 生成日期: 2023年08月25日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有效
关于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137号提案答复的函

杨红英、王泽鹏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区奶牛养殖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牛奶产业是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六特”产业之一。2019年以来,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对我区农业经济快速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2022年,全区奶牛存栏83.7万头,同比增长19.2%,增速连续4年居全国第1;生鲜乳产量342.5万吨,同比增长22.1%,跃居全国第4位;成母牛年均单产9400公斤,高于全国平均200公斤;人均生鲜乳占有量475公斤,居全国第1;实现全产业链产值704亿元,同比增长15.4%。

一、关于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

专业人才是牛奶产业发展强有力的支撑。全区9所职业院校开设畜牧兽医、动物防疫与检疫、畜禽生产技术等奶产业相关专业,在校生规模近3000人。2021年以来,自治区教育厅指导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牵头建成宁夏奶业现代产业学院,并在宁夏农垦集团、利通区、青铜峡市、红寺堡区、金积工业园区、孙家滩农业园区布局6个分院,在伊利、夏进、沃野牧丰、金宇浩兴、兴源达、吴忠市教育园区布局6个产学研基地,在贺兰山牧业、五里牛园、恒源林牧、广德源农牧、骏华月牙湖农牧、夏进综合牧业布局6个奶牛养殖实训实践基地,推动政校行企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共管,推进专业、产业、职业、学业、就业“五业”紧密相连。

二、关于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的问题

以中央和自治区奶业项目为抓手,借助“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加强养殖端奶牛智能穿戴设备、机器人挤奶、TMR无人饲喂等技术和智能化设备转化应用。建成智慧牧场43个,中国首套全自动转盘式挤奶机器人于今年4月在兴庆区月牙湖玖加玖牧场建成运行。健全生鲜乳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率先在全国开展生鲜乳“电子交接单”与监管平台融合试点,支持305个生鲜乳收购站和24个乳制品加工企业全面应用生鲜乳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实现生鲜乳生产、运输、加工全程信息化追溯管理,生鲜乳抽检合格率连续13年达到100%。

三、关于产业工人培养不足的问题

由于牧场远离市区、工作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加之近年来新建牧场数量多、扩群速度较快,导致产业工人缺口持续增大。针对此问题,依托中国(宁夏)奶业研究院、利通区奶牛科技服务中心、中卫市奶牛科技创新中心等服务平台,培养兽医、繁育、营养等领域专业技术管理人才2000名。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面向社会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高素质农民培训,帮助养殖场提高在岗工人技能水平,年培训人员500人次,鼓励符合条件的农民工、下岗工人、退役军人通过分类考试接受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提高学历层次和技能水平。

四、关于社会化检测服务能力有限的问题

近几年,宁夏奶牛DHI(吴忠)测定中心、宁夏(中卫)奶业科创中心、利通区奶牛DHI测定中心陆续建成运行,今年,宁夏奶牛DHI测定中心(银川)建设项目获批,至此,全区4个奶业主产市均有奶牛DHI测定中心,测定覆盖率达到40%。通过开展DHI测定工作,健全完善了奶牛品种登记数据库,指导和协助各参测牛场建立标准的奶牛DHI测定采样规范,依据DHI报告结合生产实践,为参测养殖场牛群改良提供综合技术服务。利用中国(宁夏)奶业研究院等服务平台,开展饲料营养检测、产业大数据监控、奶牛疾病及繁殖检测,统一为奶牛场提供精准营养、生产性能测定、数字化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等综合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牛奶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不断创新政策措施,持续深化改革,加大支持力度,做大奶产业人才规模,提升产业人才素质,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我区牛奶产业的关心和支持。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2023825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畜牧兽医局  5169832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网站维护电话:0951-5169901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北京中路159号 网站标识码:6400000046

宁ICP备19000526号-1 Copyright 2009 nynct.nx.gov.cn All Right Reserved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5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