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640000037/2021-00056
发文字号:
责任部门: 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生成日期: 2018年08月27日
索 引 号: | 640000037/2021-00056 | 发文字号: | |
责任部门: | 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 | 生成日期: | 2018年08月27日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 有效 |
自治区工商联:
你单位提出的《关于推进我区精准扶贫工作的提案》收悉。我办对该提案进行了认真研究办理,结合各有关部门的协办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扎实做好建档立卡动态调整工作
自治区印发《关于开展贫困人口动态调整的通知》(宁开办发〔2018〕25号),就做好建档立卡动态调整工作进行了再安排再部署,做到精准识别,做好动态监测,实现动态管理。一是扎实开展贫困人口复查复核和查漏补缺。按照当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国家扶贫标准线(2010年2300元/人.年不变价,2017年底国家扶贫标准2952元/人.年)且未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和“户申请、两评议、一比对、二公示、一公告”的识别程序,对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整户进行识别建档,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各市县(区)组织 “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重点对低保户、单双老户、残疾人、大病患者以及无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进行全面摸排,严格对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确保符合条件的人口应纳尽纳,不错一户、不漏一人。经各县(区)农户申请、入户核查摸底、信息数据比对,2018年新纳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106户8438人,人口自然变更增加3226人,人口自然变更减少3699人,整户清退不符合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00户3511人。二是扎实开展贫困人口脱贫退出“回头看”。各县(区)采取“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的方法,对2014年至2016年已脱贫人口进行“回头看”,对因病、因灾、意外事故等原因返贫的,严格按照标准和程序进行了重新识别,并对符合建档立卡条件的在年度建档立卡动态调整时标注返贫, 及时将贫困户的相关数据进行校正、补充和更新,确保了脱真贫、真脱贫。截至目前,共标注返贫人口1242户4580人。从返贫原因来分析主要是因病、因残、因学、因灾,其中因病816户、占65.7%,因残202户、占16.26%,因学61户、占4.91%,因灾163户、占13.12%。
二、着力补齐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短板
根据自治区脱贫攻坚推进会议安排,行业部门按照分工加快危房改造、安全饮水、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一是加大危窑危房改造力度。针对贫困县(区)存量危窑危房量大面广、贫困人口住房条件差的实际,自治区及时调整了农村危窑危房改造补助对象和标准,由原来的户均1万元—2.2万元对应提高到1.5万元—3.9万元,最大限度减轻贫困户负担,调动了改造积极性。2018年,全区共下达农村危窑危房改造任务22164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299户,今年上半年开工建设21176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工9147户。二是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深入开展供水管网改造和水质提标行动,通过替换水源、提高定额、全面入户,年内解决249个贫困村9.15万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自来水入户问题,加快建成覆盖贫困地区的城乡供水管网体系。三是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自治区交通厅编制完成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自然村通硬化路实施方案(2018年-2022年)》,报请自治区政府审定后印发实施。2018年至2020年,推动地方实施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4700公里,优先解决249个未脱贫出列村和170个深度贫困村所辖自然村(村组)通硬化路问题。四是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和脱贫出列村巩固提升工程。2018年对140个贫困村和50个深度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对2014-2017年脱贫出列的851个贫困村实施巩固提升工程。据统计,贫困县区村均统筹整合涉农资金1600万元以上,实施补齐贫困地区住房、水、路、信息等基础设施短板,集中解决好农民迫切需要的产业发展、环境发展等问题。
三、切实强化扶贫产业减贫带贫“造血”功能
今年7月18-19日,由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牵头,我办与农牧厅具体负责,召开了全区特色产业发展暨产业扶贫现场推进会,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推进脱贫富民战略的实施意见》(宁党发〔2017〕33号)、《关于加快推进产业扶贫的指导意见》(宁政办发〔2017〕112号),切实强化扶贫产业减贫带贫“造血”功能。一是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今年全区投入财政扶贫资金共53亿元,其中可用于产业发展的财政扶贫资金为41.1亿元,较去年增加8.2亿元,支持贫困地区大力发展草畜、马铃薯、冷凉蔬菜、硒砂瓜、小杂粮、油料、中药材、黄花菜、中蜂等特色产业,改善贫困村产业发展条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进一步夯实产业扶贫基础。据统计,2018年脱贫出列村村均统筹整合涉农资金1600万元以上。二是深入推进旅游扶贫富民项目建设。重点扶持旅游资源禀赋、基础设施较好的特色建档立卡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大力实施旅游基础设施“六小工程”(每个村建一个停车场、一个旅游厕所、一个垃圾集中收集站、一个医疗急救站、一个农副土特产品商店和一批旅游标示标牌),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大力扶持改建、新建农家乐、农家客栈示范户,实施“三改一整”和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提升乡村旅游综合消费。2016年至2018年共安排专项资金1.2亿元用于乡村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旅游扶贫富民项目。三是强化产业扶贫技术支撑。自治区农牧厅在每个贫困县区成立1个专家技术服务团队,各贫困县区在每个脱贫销号村成立产业扶贫技术服务组,在去年300个脱贫销号村技术服务组的基础上,今年140个脱贫销号村和50个深度贫困村都成立了技术服务组。各技术服务组立足特色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分类别、分产业、分层次帮助贫困县区引进试验示范、集成组装配套先进实用技术,培训一批本土化农业技术队伍,努力构建“县有团队、村有组、户有服务”的产业扶贫技术服务体系。今年上半年,专家团队及贫困县区技术服务组已举办集中培训班186场次,现场入户指导培训人数3.5万人。四是大力实施“四个一”示范带动工程。“十三五”期间,全区建设100个产业扶贫示范村、培育100家扶贫龙头企业、规范培育1000家扶贫产业合作社、提升发展10000名致富带头人,带动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增收致富。今年,指导有扶贫任务的20个县、市(区)每县都制定了《2018年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四个一”示范带动工程实施方案》,巩固提升扶贫示范村109个,加大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发展效益。巩固提升扶贫龙头企业124家,通过“龙头企业+贫困户”经营模式,与贫困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规范培育扶贫合作社374家,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化提升行动,引导合作社积极吸纳贫困户入社,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提高贫困户组织化程度。提升发展致富带头人2378名,围绕种植、畜牧、林业、市场营销、休闲农业等方面加大培育力度,提高联农带贫致富能力。五是加大农产品产销对接。充分发挥中国“枸杞之乡”“滩羊之乡”“甘草之乡”“硒砂瓜之乡”“马铃薯之乡”品牌优势,加大贫困宣传推介,提升农产品品牌溢价效应。目前,贫困县区形成了盐池滩羊、固原黄牛、西吉马铃薯、彭阳辣椒等一批区域公用品牌,累计创建中国驰名商标7个、宁夏著名商标55个,“三品一标”认证186个。宁夏枸杞、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固原马铃薯、盐池滩羊肉5个特色农产品在中央电视台主要时段广告宣传,盐池滩羊肉成功入选今年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专供食材,品牌价值达到68亿元;面向全国征集“宁夏菜心”“六盘山冷凉蔬菜”“固原黄牛”“盐池黄花菜”区域公用品牌标识300多件;积极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举办全国知名蔬菜商走进宁夏活动,在固原、吴忠、中卫等地开展专场活动;组织31家龙头企业参加全国首场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会,集中展销优质牛羊肉、冷凉蔬菜、马铃薯、枸杞、葡萄酒、黄花菜、蜂蜜等特色农产品。大力推进农村电商行动,建设益农信息社245个,扩大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
四、持续推进金融扶贫政策措施落实落地
召开2018年全区金融扶贫推进会议,加大金融扶贫贷款投放力度,建立完善定期督查考核制度,持续推进自治区出台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助推脱贫攻坚“十七条”措施落地落实,着力解决贫困户贷款难、贷款贵、贷款额度小、还款期限短、申贷周期长等问题,扎实补上金融扶贫短板。一是加大金融扶贫贷款投放力度。扶贫小额信贷提高至5万元—10万元、期限3—5年、免抵押免担保、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的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同时,放宽贷款期限,种植业贷款一般为2—3年,养殖业贷款为3—5年,农产品收购、加工和销售等流动性资金贷款为2年。将有贷款意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申贷年龄放宽到65周岁,对非恶意拖欠形成的“黑名单”,在清偿本金后重新评级授信给予贷款。今年扶贫小额信贷投放目标是确保50亿元,力争60亿元,年末贫困户贷款覆盖率达到80%。1-7月份累计向8.9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42.4亿元,贷款户数和贷款金额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0.2%和20.2%,截至7月末扶贫小额信贷余额79.6亿元,贷款覆盖率为80.3%,户均贷款4.7万元,还款率为99.91%。“扶贫+保险”模式实现了省域全覆盖,截至目前,“扶贫保”累计赔付1.13亿元,累计受益5.9万人(次)。二是建立完善定期督查考核制度。在今年金融扶贫推进会上,自治区金融工作局与各银行业机构签订了金融扶贫目标任务协议书, 作为工作成效的主要考核指标。上半年,自治区金融工作局先后多次会同自治区政府督查室、扶贫办等部门对全区金融扶贫工作进行专项督导检查,督导解决贷款额度小、用款期限短、申贷周期长、未按基准利率放贷、风险补偿金未及时补充等突出问题。下一步,自治区金融工作局会同相关部门每季度对各县(区)、银行机构金融扶贫工作督查一次,确保金融扶贫工作按照政策要求持续深入推进,全面创建金融扶贫示范区。三是加大扶贫保险推进力度。今年我办与宁夏保监局完善了“扶贫保”政策,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扶贫保”工作的通知》,共开办24个品种,较2017年增加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2个品种大灾保险。对接产业扶贫工程,助力“造血”式扶贫。截至6月底,为9万户贫困群众投保优势特色种植业47.2万亩,养殖业44.8万头(只、箱),覆盖率42.3%。对接健康扶贫工程,防范因病因意外致贫返贫。2017年有3323名贫困大病患者和1712个遭遇意外事故的家庭得到2784.84万元的保险补偿,有效防范了脱贫致富路上的疾病和意外风险。
五、广泛凝聚各方力量推动脱贫攻坚
自治区统筹政府、社会、贫困群众三大主体,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深化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加强中央单位定点帮扶,深化社会扶贫,激发培育内生动力,形成各方推动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一是深入推进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2018年,自治区及时下达了中央及自治区纳入统筹整合范围的资金,严把贫困县资金增幅和切块下达关,贫困县增幅要求均予以保障,并指导试点县用好统筹整合政策。截至6月底,已下达9个贫困县(区)纳入统筹整合范围资金54.2亿元(红寺堡只能整合自治区资金),县(区)已整合资金49.4亿元,已完成支出21亿元。二是深化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联席推进,结对帮扶,产业带动,互学互助,社会参与”协作机制,今年6月在银川召开闽字协作第二十二次联席会议,签订了部门协议10个、经贸项目22个,总投资57.73亿元,涉及科教文卫、金融服务、现代农业、电子信息等多个领域。三是加强中央单位定点帮扶。9家中央单位对我区9个贫困县(区)定点扶贫全覆盖。2017年共投入各类帮扶资金1.7亿元,支持对口贫困县(区)基础设施、产业、教育卫生事业发展。四是多渠道抓好社会扶贫。深入推进“百企帮百村”行动,426家民营企业与12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结对帮扶,落实帮扶项目192个,资金总额达6.1亿元。组织35家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结对帮扶36个深度贫困村,结对帮扶一定三年不变。各企业正在积极主动与相关县区对接,通过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建设扶贫车间、加大招工力度等方式,促进农户增收致富。五是充分激发培育内生动力。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实施“两个带头人工程”(建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壮大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开展“三大三强”促脱贫富民行动(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基本保障;加大培训力度,增强能力素质;加大选拔力度,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着力打造先富带后富的“不走工作队”。建立脱贫正向激励机制,对脱贫户发放脱贫光荣证书,倾斜安排支农惠农项目资金,通过典型示范、宣传教育、技能培训,培育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固原市今年实施“农民培训教育年”活动,建立了1180多家新时代农民讲习所,面对面宣传好政策、心交心探讨脱贫路、手把手传授致富经,贫困群众“我要脱贫”的意识进一步增强,“脱贫光荣”的氛围正在形成。
衷心感谢工商联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热切关注和对贫困群众的体贴关心,我们将认真履行职能,积极吸纳工商联的宝贵意见,做好我区的脱贫攻坚工作。
自治区扶贫办
2018年8月20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自治区扶贫办开发指导处 0951—5044441
省级农业网站
自治区政府部门网站
其他网站
主办: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网站维护电话:0951-5169901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北京中路159号 网站标识码:6400000046
宁ICP备19000526号-1
Copyright 2009 nynct.nx.gov.cn All Right Reserved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5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