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640000018/2024-01087

发文字号:

责任部门: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生成日期: 2024年11月14日

索 引 号: 640000018/2024-01087 发文字号:
责任部门: 生成日期: 2024年11月14日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有效
关于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055号提案答复的函

张蓉委员

提出的《关于加强宁夏规模化高效节水对农田生态系统风险的提案》收悉,经商水利厅,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们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为根本遵循,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总体部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建设坚持“因害设防、因地制宜、节约用地”的原则,将农田防护林建设与林业草原生态修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盐碱地改良等项目同步规划、同步推进,促进农田生态系统持续稳定向好。

一、在加快推进农田生态系统建设方面

(一)加快构建现代化水网体系。近年来,持续完善青铜峡灌区、海原西安供水工程体系,扎实推进固海扩灌、红寺堡扬水支干渠支泵站更新改造和固海、七星渠等大型灌区、沙坡头兴仁、同心下马关等6个中型灌区以及盐池甘洼山、同心韦州等5座抗旱调蓄水库等工程建设,夯实水网工程体系,为农田生态系统保护提供了保障。严格落实全区水量分配计划,开展灌溉面积遥感核查,准确掌握农田防护林位置、范围、面积,指导各县(市、区)在分解农业灌溉用水指标时,统筹考虑农田防护林用水需求,精准措施、精准调度,加大农田防护林及湖泊湿地生态补水。2023年,各大干渠累计引水49.53亿立方米,夏秋灌用水39.67亿立方米。

(二)统筹推进农田生态建设。农田防护林是农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防沙固沙、保持水土、改善农田小气候、保持粮食高产稳产、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今年,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自然资源厅、农业农村厅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引黄灌区农田防护林建设的通知》,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农村道路、沟渠新建并完善林网,有效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2023年全区秋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清挖整治沟道9956公里,营造农田防护91.22万亩;在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安排资金724.92万元,营造农田防护林374.96公里,栽植苗木11.79万株。南部山区重点推广彭阳小流域综合治理经验,推进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整治,2024年,新修水平梯田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870平方公里,打造了彭阳县西沟和中庄、西吉县龙王坝等小流域“水土保持+产业融合发展”示范点。

(三)推动农业绿色高效发展。以黄河干流沿线和大型灌区为重点,扎实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立“定向研发、定向转化、定向服务”等订单式研发、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滴灌水肥一体化等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开展农业生态调控、生物防控、高效植保机械施药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重大实用技术研发57项,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95%以上。建设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三新”集成配套示范区62个、种养循环堆肥施用核心示范区15个。2023年底,全区肥料利用率达41.5%、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农药利用率达41.8%、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

二、在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监测研究方面

(一)加强地下水位监测。依托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实施监测井在线监测设施改造,加密引扬黄灌区、地下水超采区、“三山”生态保护区等重点区域地下水监测站网。全面开展贺兰山、罗山、六盘山保护区取水井关停行动,切实推进地下水超采区治理。近5年来,关停地下水井2500余眼,压减超采量近7000万立方米,超采区面积减少了20%,银川市超采区地下水位回升幅度居全国前列。

(二)推进耕地质量监测评价。耕地质量监测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截止目前,全区建成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417个,其中国家级17个,省级90个,县级310个,基本覆盖全区主要生态类型、耕地土壤类型和主要粮食作物产区。同时,对全区1805万亩耕地开展立地条件、农业生产状况、农田作业、作物产量、施肥情况、土壤水盐和微生物、防护林、昆虫等生物指标长期定位监测和综合评价,分析研判滴灌土壤盐分水分年内和年际间分布特征变化规律,研究水盐调控技术及时掌握耕地质量和土壤肥力变化趋势,综合评价高效节水农业对耕地质量影响,为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三)强化科技示范引领。近年来,我区注重产学研结合,依托中国水科院、宁夏大学、宁夏农科院、宁夏水科院等开展科技示范,探索创新盐碱耕地治理利用。平罗县在渠口乡六中村采取工程、农艺、生物措施,大规模平田整地,筛选培育耐盐作物,探索暗管排水耐盐品种农田环境整治盐碱地综合改良模式,在陶乐镇庙庙湖地区引进以色列智能灌溉设备与技术,实时监测土壤、水肥、病虫害情况,探索自动灌溉智能监测水肥一体数字农业示模式。红寺堡区在柳泉乡豹子滩村采取水利、农艺措施,探索暗管排水地力提升水位监测扬黄灌区盐碱地综合改良模式

三、下一步重点措施

(一)加快引黄灌区沟渠修复整治。加快推进骨干排水沟道和农田沟渠修复整治,打通从主干渠道到农田沟渠的堵点卡点,实现“旱能浇、涝能排、洪能防”的“最后一米”,进一步提升农田建设水平,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二)持续推进农田防护林建设。坚持适地适树、分类推进,统筹开展农田防护林建设,重点构建“一路一沟(或渠)中间夹林带”的大网格模式,大力推广窄冠乔木乡土树种。加大农田防护林及湖泊湿地生态补水,切实保障农田生态系统用水。

(三)开展高效节水农业监测研究。加强与水利厅协作,初步选择宁夏农垦前进农场高效节水农业项目集中连片区(节灌面积14469亩)进行长期监测,充分发挥科研院所优势,开展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对灌区农田生态环境影响专题研究。

感谢您对我区高效节水农业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2024828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0951-5169613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网站维护电话:0951-5169901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北京中路159号 网站标识码:6400000046

宁ICP备19000526号-1 Copyright 2009 nynct.nx.gov.cn All Right Reserved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5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