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640000018/2024-01249
发文字号:
责任部门: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生成日期: 2024年11月15日
索 引 号: | 640000018/2024-01249 | 发文字号: | |
责任部门: | 生成日期: | 2024年11月15日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 有效 |
徐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宁夏水稻产业稳产提质的提案》收悉,我厅主动与自治区科技厅、财政厅、水利厅,宁夏农科院等协办单位对接,在反复研究、充分吸纳协办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如下答复意见:
水稻是宁夏“塞上江南”的标志性作物,也是重要的口粮作物,在保障口粮安全、改善生态环境、助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十三五”以来,按照自治区建设节水型社会和“四水四定”有关要求,农业农村厅积极会同财政厅、科技厅、水利厅、农科院等部门,从优化水稻种植规模、区域布局,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耐盐碱品种、高产高效技术示范推广,强化科技项目带动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推进水稻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一是合理确定规模,优化区域布局。联合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水利厅、自然资源厅等单位,多次组织专家研究论证,综合考虑我区水稻种植的历史渊源、盐碱地种稻洗盐、种稻的湿地功能、维持绿洲生态安全临界地下水位深度以及塞上江南景观文化需求等因素,合理压减水稻种植规模。同时,坚持“以水定地、稻旱轮作、集中连片”的原则,加大水稻结构调整力度,将水稻向沿河低洼盐碱地集中。银川南部地区灌水输水困难的高口高地退出种植;灌水有保障地区调整轮作模式,改“一年旱一年稻”为“多年旱一年稻”。银川北部地区加大高标准农田、盐碱地改良等项目实施力度,灌排等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土壤盐渍化危害逐年减轻,水稻产量品质有了明显提升。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增强发展动能。全面落实中央及自治区各类相关政策,增强水稻产业发展动能。2019年以来,每年安排财政资金1000万元,支持粮油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开展稻谷等粮食精深加工、科学储粮,增加农户和企业种稻收益。2023年,落实财政资金1000万元,支持建设优质水稻原粮基地10万亩,优质稻谷每亩补贴100元,增加农户种稻收益,调动农户种稻积极性;实施稻谷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切实强化农业保险服务机制,落实中央、自治区、县级三级保险保费补贴资金518万元,水稻投保面积达到26.3万亩,参保率60%,保费规模675万元,有力保障了我区水稻产业发展。
三是培育优新品种,集成高产技术。围绕耐盐碱水稻种质资源筛选,引进耐盐碱种质330份,为持续推进宁夏水稻稳产提质提供“芯动力”。加大宁粳43号、宁粳57号、香优108等高产优质食味品种示范推广力度,持续提高稻米品质。集成组装示范推广激光平地、精量穴播、种子包衣、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病虫草害绿色统防统治、适时收获等水稻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推动水稻“五优”基地和“三品一标”基地建设,提升水稻种植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出台《宁夏黄河滩地水稻种植规范》,加大技术指导服务,切实提高我区水稻生产水平。
四是突出龙头引领,擦亮品牌名片。依托稻谷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水稻产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水平大幅提升,产量品质再上台阶,涌现出一大批地方品牌。2016年、2018年举办的首届中国大米品牌大会、首届中国国际大米节上,宁夏大米被授予“中国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兴唐牌、塞外香牌等宁夏大米获“中国十大好吃米饭”殊荣。2020国际大米品牌大会上,“宁夏大米”被授予“2020年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2021年—2023年“兴唐”牌大米多次荣获中国国际大米节金奖、银奖。
五是优化用水方式,促进融合发展。依据水稻生育需水特性,实施湿润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大力推广增施有机肥、秸秆机械粉碎深翻还田、绿肥还田等技术措施,以肥调水,提高水分利用率。贺兰县、平罗县、兴庆区等县区在充分发挥种稻洗盐优势的同时,充分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为载体创建田园综合体,发展稻田养虾、养鱼、养蟹、养鸭等“水稻+”种养示范基地,打造稻田画景观休闲观光农业园区,探索形成了农场变工厂、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的产业发展新模式,有效的提升了水稻种植效益,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宁夏特色的节水控盐碱种稻之路。
下一步,我厅将按照您提出的意见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水稻种业科技创新。会同自治区科技厅,宁夏农科院等单位,进一步加强水稻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挖掘利用,建立育种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加强种质资源鉴定与高效利用,为现代种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加强水稻种子繁育基地建设,培育一批节水、高产、抗病的优良品种;加强农业重点育种攻关,加大科技投入,突出抓好优异特色基因的深度挖掘利用,强化遗传评估、全基因组选择等现代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提高品种选育效率,加快培育节水抗旱等优质水稻新品种。
二是优化调整水稻种植结构。坚持节水保灌原则,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改大部分常年稻田为稻旱轮作。将水稻种植区域向沿黄低洼盐碱地集中,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左右。
三是推动水稻产业稳产提质。紧盯水稻产业发展短板弱项,聚焦整地播种、栽培管理、水肥调控、病虫害防控、机收减损等全环节全过程,精耕细作、精打细算,统筹算好经济账、效益账,实现水稻增产增效、节本增效,不断增强产业发展动能,提高水稻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我区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并希望今后多提宝贵意见。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2024年8月19日
联系人:农业农村厅种植业与种业管理处 俞风娟 5169583
省级农业网站
自治区政府部门网站
其他网站
主办: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网站维护电话:0951-5169901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北京中路159号 网站标识码:6400000046
宁ICP备19000526号-1
Copyright 2009 nynct.nx.gov.cn All Right Reserved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5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