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640000018/2024-01260

发文字号:

责任部门: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生成日期: 2024年11月15日

索 引 号: 640000018/2024-01260 发文字号:
责任部门: 生成日期: 2024年11月15日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有效
关于自治区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第324号建议答复的函

周宏财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非脱贫地区扶持力度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精准聚焦工作对象转向所有农民,把工作任务转向推进乡村“五大振兴”,把工作举措转向促进发展要求,始终抓实抓细乡村建设行动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在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体制机制上建立健全、政策措施上落实落细,谋划实施了一批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解民忧的项目,乡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区乡村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基本情况

宁夏全区现有22个县(区)193个乡镇2217个行政村。脱贫攻坚期,9个县1100个行政村被纳入国家贫困县、贫困村。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对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如期完成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的历史性目标任务。经过多年脱贫攻坚,贫困地区面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基础设施极大完善、公共服务极大优化,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全面解决,西海固地区彻底撕掉了“苦瘠甲天下”的标签。同时,部分非脱贫村与脱贫村在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逐渐显现的“差距”也受到了国家、自治区的重点关注,每年用于13个川区县(非贫困县)的资金占比从201818.1%提高到2023年的25.3%,生态环境、住建、交通等行业部门项目资金也在向非脱贫地区加大支持力度,非脱贫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工作进展及成效

(一)工作合力持续增强。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对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作出全面部署,将四大提升行动拓展为六大提升行动,增加城乡面貌、文明素养提升行动,分别侧重硬件软件建设,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角度,对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作出安排。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多次通过会议研究、实地督导等方式实时调度部署乡村建设行动强化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与乡村建设的融会贯通,召开全区乡村建设部门协调会,构建完善2+23”工作体系,建立了党委农办、农业农村(乡村振兴)“两位一体”的乡村建设推进机制,自然资源、住建、水利等23家部门协同发力,实时调度乡村建设行动推进情况。强化“一库一单”建设管理,建立乡村建设行动重点任务分工负责制,按照一项任务、一个牵头部门、一个推进方案,实行清单化管理,定期对账销号。2024年,根据国家机构改革工作要求,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对照国家农业农村部设立司局,成立乡村建设促进处,作为统筹推进乡村建设促进工作的具体责任部门。

(二)政策供给持续强化。健全完善乡村建设政策体系,锚定乡村规划、乡村道路、供水、住房、清洁取暖等基础设施建设及乡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供给,不断优化完善政策制度,搭建了以《宁夏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为统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若干举措》《提升农村公路质量服务乡村振兴三年攻坚行动方案》等为支撑的1+N乡村建设政策体系,为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打下了坚实基础。调整优化衔接资金支持方向,加大对非脱贫地区资金支持力度,允许各地可统筹安排不超过30%的中央衔接资金支持非贫困村发展。同时,在充分保障脱贫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需求的前提下,自治区衔接资金支持非贫困村的资金占比由各地统筹考虑,主要用于发展产业、补齐必要的基础设施短板和县级乡村建设振兴规划的相关项目。2021年以来,中央及自治区衔接资金投入非脱贫地区62.28亿元,其中2023-2024年,中央及自治区衔接资金投向非脱贫地区超过30亿元,有力支持了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2024年纳入乡村建设项目库项目1187(基础设施建设647个、人居环境整治488个、农村公共服务48个、村庄规划编制4个),概算资金59.76亿元。目前,已开工786个。

(三)规划管理体系持续健全。坚持把编好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作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打造塞上乡村乐园的重要基础,开展村庄规划编制攻坚行动,按照集聚提升、特色保护、城郊融合、整治改善、搬迁撤并5种类型分别明确村庄规划编制重点和发展指引,形成加强和改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村庄规划编制管理暂行规定2项政策制度,出台村庄规划编制指南、成果审查技术细则等9项技术标准,形成“2+9”村庄规划制度标准体系,为高质量推进村庄规划工作提供重要依据。目前,全区除城郊融合类、搬迁撤并类村庄外的1981个村庄全部完成规划编制,全区村庄规划编制覆盖率达100%

(四)基础设施水平持续改善农村道路愈加通畅实施提升农村公路质量服务乡村振兴三年攻坚行动,每年对4000公里农村公路进行改造升级,通硬化路的行政村100%较大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率达99.7%,乡镇通公交车率达63%农村防汛抗旱和供水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互联网城乡供水全域推进,农村饮水水质常态化监测,供水安全进一步提升全区通自来水的行政村99.9%、自来水普及率95.8%清洁乡村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支持同心县5个县区巩固提升农村电网。抓好青铜峡市同进村中国零碳村镇示范村培育示范,盐池县惠苑村入选首批25个全国低碳乡培育试点村。扎实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截至2023年底,通生产和生活用电的行政村全覆盖,全区有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的行政村占比8.7%,高出全国2个百分点。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实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项116县域物流配送中心全覆盖,网点100%覆盖快递服务覆盖率94.6%数字乡村加快推进实施宁夏数字乡村三年行动计划,建成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7种植业数字化园区42养殖业数字化园区360个,认定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8家,数字农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乡村数智化新基建工程深入实施,4G网络农村地区全覆盖,宽带网络覆盖率达95%,基本实现了城市、农村同网同速。完成1409个数字乡村建设,在全区51个乡镇、91个村庄推广使用慧村平台,为超过20万农村家庭提供安防服务,基层政府数字化管理、乡村治理和信息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五)人居环境面貌持续向好。农村房屋建设安全性和宜居性全面提升。制定《宁夏特色抗震宜居农房设计方案图集》等技术标准,全面落实农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加大对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动态巡查和危房改造力度,实现危房动态清零注重本土农村建筑工匠培育,培训农村建筑工190余名制定标准强化农村建房风貌管控,全部或大部分农户采用了农房建设导则或通用设计方案图集的行政村占比达76%。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高标准推进1140个行政村实施中央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项目,20192023年底,新改建农村户厕34.24万座,卫生厕所普及率2018年的31.9提高到2023年底的67.5节水防冻型改厕技术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中西部干旱寒冷地区六种改厕模式之一在全国推广。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的行政村达100%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覆盖面达到30%,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治理的行政村稳定95%以上;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2018年以来,累计下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奖代补资金11.76亿元,带动地方投资25.82亿元,实施污水治理项目371个,建成处理设施383座、管网4137公里,受益农户39.8万余户132万余人,生活污水治理率达35.65%加快推进建设重点小城镇美丽宜居村庄,“十四五”以来,实施25个重点小城镇和150个高质量美丽宜居村庄建设项目(2024年实施的50个村庄)。5个村上榜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六)农村公共服务持续优化。实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每年投入2000万元,按照每村5万元标准建设400个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行政村覆盖率达74.2%。加强农村体育健身设施建设,截至2023年底,全区有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行政村占比97.9%,高出全国平均水平7.4个百分点健全完善强校带弱校、城乡对口支援的集团化办学机制,新建改扩建校舍115.2万平方米,实施幼儿园建设工程,新增幼儿学位近3万个,开展网上送课、同步上课65万节,城镇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率先在西部地区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健全优质高效乡村医疗卫生体系,以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加强农村基层智慧医疗建设,全区有村卫生室2217个,有卫生室的行政村占比达98.5%养老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十四五以来,累计投入资金7.91亿元用于基本养老服务,建成老年人养护院(楼)22个、城乡养老服务设施1170个,完成特殊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6593户,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格局逐步形成。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治理效能持续提升。长效化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累计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305个,占全区行政村总数13.8%,全区三星级以上村党组织达到86%,各县(区)示范村均达到75%以上。推动两个带头人双向融合,全区致富带头人中党员占比达到42%二合一带头人1205人。开展基层组织示范创建,推动创建示范村党组织1688个、示范乡镇124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平台载体,实现县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100%全覆盖,延伸建设文明实践基地点、广场1802个,成立各类文明实践服务队伍11个,累计开展活动近28万场,参与群众达345万人次有文化广场和农家书屋(图书馆)的行政村占比分别达83.7%77.6%有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行政村占比为99%开展高额彩礼专项治理,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高额彩礼整治工作,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组织召开了全区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工作推进会,制定1+8”系列方案,聚力推进党建引领、文化浸润、自治提升、法制保障、婚俗改革、惠农增收、妇女关爱、青年新风“八项行动”,农村高额彩礼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乡村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截至7月底,全区农村适婚人员结婚1754对,其中“零彩礼”209对、“低彩礼”992对,占总数的68.5%,平均彩礼金额较今年14月份下降42.7%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步打算

虽然我区乡村建设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非脱贫地区环境面貌发生了一定转变,但距离国家要求和农民群众期盼还有一些短板和弱项。一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还须常抓不懈由于自然条件禀赋、生活习惯等差距较大,农村改厕量大、面广,改厕质量和进度不统一、发展不平衡、配套设施建设和后期运维管理等问题还较为突出。二是乡村建设项目实施还须协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点多面广,大多需要真金白银投入,且主要依靠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项目资金推动。但由于国家层面有关部委乡村建设领域资金和政策还不够“同步”,各类乡村项目整合力度还不够,导致下达到地方的项目资金效益发挥还不够充分。三是农村公共服务发展还须查弱补强受村庄“空心化”和老龄化人口增加,直接影响了乡村建设行动投入及后续运维管护。以宁夏为例,现有空置率30-60%的行政村300余个,占行政村总数的14%左右。农村常住人口60岁以上的占比达到27.8%。一方面,“空心化”村庄投入乡村建设资金效益发挥较低,但不投入不建设必然导致“空心化”村庄愈发荒凉的矛盾成为各地推进乡村建设水平提升行动的一大难点,另一方面,老龄化现象加剧必然导致农村养老等公共服务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如宁夏全区有乡镇(街道)养老服务机构覆盖和有农村幸福院或养老驿站的行政村占比分别为27.2%21.2%,分别低于全国水平21.211个百分点。针对老年人助老、助餐等公共服务仍有欠缺,公共设施配备不齐全,难以满足老年人现实需求 

下步,我们将按照工作部署要求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对标农业农村现代化,以乡村建设为统领,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目标,以实施城乡面貌提升行动为抓手,聚焦打造“塞上乡村乐园”,持续健全完善政策制度设计、持续加强统筹调度、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持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精准谋划实施一批关乎民生民利、关乎长远发展的乡村建设项目,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一是在统筹组织上发力。持续健全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领导体制,构建科学规划、逐步扩容、投资建设、制度创新等一整套推进机制,形成领导挂帅、部门协同、分级负责的工作格局。锚定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健全规划体系、政策体系、制度体系、考核体系,针对不同阶段的工作重心,持续强化“一库一单”建设管理,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细化政策措施,不折腾、不动摇,不断积小胜为大胜,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二是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聚焦突出规划先行,优化村庄布局,以实施城乡面貌提升行动为抓手,统筹农业农村、住建、生态环保等项目资金,全面推进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黑臭水体整治、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清理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整治残垣断壁支持设计下乡,增加村庄绿量、提升绿化质量,加强乡村风貌引导,推动现代宜居农房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上用力准确把握城乡融合的硬联通软衔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建设机制,提升城乡之间路网、电网、水网、互联网、能源网、商贸网等硬联通的一体化水平不断优化城乡流通规则和标准等软衔接一体联通水平加快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要素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有序流动。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2024820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乡村建设促进处  左志金 5169670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网站维护电话:0951-5169901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北京中路159号 网站标识码:6400000046

宁ICP备19000526号-1 Copyright 2009 nynct.nx.gov.cn All Right Reserved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5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