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红寺堡区积极采取多项举措推进春耕备耕工作。截至目前,已落实粮食播种面积34.42万亩,较2024年增加0.12万亩,农机具检修率达87.5%,农资储备完成率达40%以上,为全年粮食稳产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强化责任压实,建立三级联动机制。通过召开专题推进会,细化分解粮食生产任务至5个乡镇,形成区(县)-乡镇-村三级责任体系,确保种植面积精准到田。
二是强化农情调度,保证农资稳定供给。建立周调度制度,动态监测种子、化肥等农资储备,目前,已检修维护农机具2100余台,调运储备种子386吨、化肥6300余吨,保障春耕物资供应不断档。
三是强化质量监管,开展护农专项行动。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单位,以种子、肥料、农药、农机及其配件为重点,开展专项行动,查打结合,加大对制售假劣种子、肥料、农药等农资产品专项整治执法力度,累计开展联合执法检查4次,检查化肥、种子、农机等经销店(点)35处。抽检农资产品合格率达98%以上,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种”“放心肥”。
四是强化技术指导,提供有力科技支撑。编制印发《2025年度红寺堡区农作物种植技术指导意见》,为小麦、玉米、大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作物种植提供科学、高效、合理的技术指导。成立3个技术指导小组,积极下乡指导春耕生产工作,确保春耕生产顺利开展。
五是强化预警预报,减少作物灾害损失。建立“气象+墒情”双监测机制,红寺堡区农业农村局与气象站加强合作,时刻关注气象变化,及时为种植户发送大风、霜冻、降水等气象信息服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及时开展土壤墒情监测,按期发送土壤墒情信息简报,提醒种植户适当早播、抢播,为粮食作物出苗提供帮助。
下一步,红寺堡区将进一步落实粮食安全责任,落实落细粮食惠农补贴政策,实施小麦“一喷三防”、玉米“一喷多促”、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粮油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等项目,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提升粮食单产水平,增加种粮农民收益,切实提高种粮农民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