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旺则乡村旺。近年来,泾源县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立足资源禀赋,对标自治区“六新六特六优”和固原市“五新五特五优”产业布局,聚焦“生态泾源、绿色发展”定位,以“1+3+X”产业发展体系,大力发展肉牛、中蜂、菌菇、中药材等特色产业,通过创新建立培育择优、联农带农、产销对接、要素配置四项机制,推动特色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一是创新培育择优机制,壮大市场主体。聚焦肉牛、中蜂、菌菇、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以龙头企业培育为引领,瞄准行业领军企业,全力推动10家企业跻身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行列;同步布局8家牛肉屠宰精深加工企业、2条专业化屠宰加工线及1家精细分割包装销售企业,实现年屠宰加工肉牛1.5万头以上的规模化产能,构建起从养殖到加工的产业链核心环节。强化对本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梯次培育与分类赋能,已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284家、家庭农场364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2家,自治区级示范合作社13家,市级示范合作社11家,县级示范合作社26家;四星级家庭农场7家,三星级家庭农场3家,二星级家庭农场39家。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支撑的农业经营体系。
二是创新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增收。聚焦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任务,紧扣“农业产业、生产和经营”三大体系建设,探索建立肉牛“订单养殖、兜底认养、订单回购、入股合作”等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建立“1235”肉牛屠宰运输社会化服务模式,目前,已完成1595头肉牛运输,带动产业增收56万元。拓展“龙头企业挑两头”菌菇保供销、“四包四统一”中药材种植,“订单农业”和“净菜入超”模式等联农带农机制。今年以来,菌菇产业带动农户参与种植1500户,预计户均增收5000元,中药材产业带动农户参与种植1200户,预计户均增收8000元,冷凉果蔬产业带动农户参与种植200户,预计户均增收1万元。
三是创新产销对接机制,畅通销售渠道。积极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今年以来,先后组织10余家企业积极参加第十二届北京(国际)餐饮业博览会暨宁夏固原市农文旅宣传推介大会、第二十一届宁夏六盘山山花节暨“梯田花海,醉美彭阳”农文旅促消费,宁夏精品中国行(北京站)暨宁夏特色农产品进部委进央企进高校等系列活动,签订5笔订单采购,销售额1200万元;同时,通过泾源黄牛肉外销店、体验店,特产馆等实体店,以及抖音、快手、832平台等线上渠道,实现农特产品销售1320万元。此外,新增13家泾源黄牛肉品牌直营店,新认证绿色、有机、良好规范农业等农业品牌3个,进一步拓宽了产销路径。
四是创新要素配置机制,强化产业保障。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整合各类涉农资金,集中投向肉牛、中蜂、菌菇、中药材等特色产业,重点支持产业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品牌创建、技术研发等。今年以来,出台农业特色产业奖补政策55条,累计投入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资金1.95亿元。加强土地流转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引导农户将闲置土地向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流转,为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土地保障。同时,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改革等,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保障农业产业项目用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