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动态

彭阳县建立“六大体系” 做强肉牛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来源:彭阳县农业农村局 2025.07.11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区市党委、政府有关肉牛产业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今年以来,彭阳县将作风建设融入肉牛养殖等重点工作,通过坚持学、查、改一体推进,不断强化创新驱动,加大政策扶持,健全产业体系,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完善产业扶持体系,促进产业纾困解难。制定印发《彭阳县2025年畜禽产业纾困解难促增收实施方案》,计划投入财政补贴资金4800万元,补栏肉牛、肉羊、生猪3万头、4万只、1万头,分别奖补1000/头、300/只、600/头。县委、县政府组织12个乡(镇)党员领导干部以村或小组为单位,分12个小先后102次赴内蒙通辽甘肃张掖武威等地集中调运补栏截至目前,累计补栏肉牛4881头(基础母牛3014头)、能繁母羊724只、生猪5330头(能繁母猪133头),带动全县肉牛、肉羊、生猪存栏量分别达到13.61万头、25.77万只、2.85万头,出栏量分别达到5.35万头、20.54万只、2.6万头,饲养量达到18.96万头、46.31万只、5.45万头。

二是完善饲草供给体系,加强肉牛养殖保障。集中连片推进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种植,搭“配送中心+订单+农户”运营体系,年初配送中心与周边养殖场(户)签订预定配送协议,按需打造优质饲草生产核心区,引领带动全县农户种植优质牧草,形“集体牵头、农户自种、订单收购、专业配送”的运营模式。年种植青贮玉米20万亩以上、粮饲兼用玉米40万亩以上,小黑麦等其他饲草1万亩,年产各类干草(秸秆)100万吨以上、青贮饲草60万立方米以上,建成饲草配送中心11家,全县饲草调制、标准化养殖水平大幅提升。

三是完善标准化生产体系,强化示范引领作用。立足彭阳县降水少、旱情多的实际情况,全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构建自繁自育、适度规模、种养结合、旱涝保收的长效机制,大力推进肉牛养殖示范村“出户入园”养殖园区建设,开展优质肉牛高效育肥、科学饲养、养殖综合配套技术推广与示范,累计培育“5350”模式养殖示范村68个、“2652”模式养殖示范村10个,建“出户入园”园10个。

四是完善良种繁育体系,提升彭阳肉牛品质。大力推广肉牛良种繁育冷配改良技术,主推以西门塔尔为主的良种肉牛,建成肉牛冷配改良站(点)57个,基本建立覆盖县乡村三级的良种繁育技术推广体系,年实施黄牛冷配改良5.5万头;创建肉牛“母本转换”示范村20个,培育示范户1229户。将青贮饲草和饲喂青贮与“见犊补母”项目实施结合起来,在提高肉牛良种化率的同时提高肉牛科学饲喂水平,年实“见犊补母”4.5万头,肉牛良种化率达到91%以上,以西门塔尔为主的肉牛品种达到75%以上。

五是完善屠宰加工体系,延长肉牛产业链条。依托龙东(食品)等龙头企业,建成年屠宰牛2万头屠宰场1家、牛肉分割中心5家,开展牛肉屠宰、分割、排酸、包装等加工环节。正在引进牛血、牛骨、牛皮、牛内脏、牛下水等加工设备,探索开展牛内脏、肥膘、下水等资源综合利用、精深加工,实现了肉牛产业“运畜”向“运肉”的转变,年屠宰加工肉牛1头左右;在县内打“六盘山牛肉”营销门店13家,在无锡、银川、成都等城市已建“六盘山牛肉”品牌营销店8家,年销售牛肉4500吨左右。

六是完善动物防疫体系,筑牢安全发展防线。采取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方式,引进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组织4个,基层防疫人员达到76人,坚“村不漏户、户不漏畜”,扎实开展春秋两季动物防疫工作,常态化开展牛口蹄疫、牛结节性皮肤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免疫密度均达到100%,有效保障了肉牛产业健康发展。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