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拓展闽宁协作,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牢牢抓住产业这个治本之策,把福建省的技术、人才、管理等优势与宁夏的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拓展合作空间,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延长产业链条,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动力,走出了一条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支撑、以生产基地为载体的致富路子。
西吉县立足当地资源优势,以闽宁协作为抓手,坚持把发展肉牛养殖作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重要举措,统筹闽宁协作资金等资源,做优做强“牛经济”。按照“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引进闽籍企业融侨集团固原丰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偏城乡下堡村、大庄村、涵江村、北庄村建设基础母牛繁育基地4座,总建筑面积7776平方米,带动提纯改良本地母牛品种,实现基础母牛良种繁育10000头。
一、“小资金”撬动“大发展”,做活“牛经济”。立足丰富的饲草资源、良好的群众基础、标准化的圈舍和便利的交通优势,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产业。积极争取闽宁协作资金500万元,撬动社会投资3亿元,逐步打造村基础母牛繁育基地10座,建设养殖场3万平方米,预计新增基础母牛8000头,实现基础母牛良种繁育10000头,全乡肉牛饲养量达50000头、存栏量达到30000头、出栏量达到16000头,预计产值达3.2亿元、年利润达8000万元,全面提升肉牛良种养殖工作效率。通过“家家种草、户户养畜,小规模、大群体”的草畜一体化发展路子,全力打造“以养带种、以种促养、种养结合”的产业链条,助力全乡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上半年,全乡肉牛饲养量达到26876头,存栏量22337头,出栏4539头。
二、“新变革”服务“老行业”,做强“牛市场”。一是引入新技术,培育养殖能手。坚持政府引领、政策撬动、龙头带领、技术服务发展机制,通过“以企带户”的发展模式,引进闽籍企业融侨集团固原丰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专家团队,同时引进新理念、新技术,通过“手把手”指导养殖技术200余次,开展专题讲座10余期,答疑解惑50余户, 培育“本土人才库”300余名,切实提升群众的养殖技术,形成了企业有顶尖专家科研攻关、合作社有技术人才常态指导、村组有养殖能手带头发展的良好态势。二是配套新设备,提升养殖效能。探索“企业+基地+农户”肉牛养殖模式,在养殖基地新建成饲草加工配送中心,建设干草料堆场、运动场、青贮窖、堆粪场、变配电室等基础设施,配套饲草料生产加工设备、清粪和运输设备、肉牛配种及兽医仪器设备,为周边农户配送饲草料,提供品种改良、兽医配种、营养配方、消毒防疫、免疫驱虫、兽药饲料、技术培训等社会化服务,进一步改良肉牛养殖,调优全乡肉牛养殖结构,降低农户养殖成本,助力养殖场(合作社)、农户鼓足发展底气、提振发展信心、增添发展动力,抢抓当前肉牛价格低迷窗口期,积极补栏扩群,带动肉牛养殖提质增效,促进全乡肉牛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转型升级。三是拓展新销路,提高养殖效益。探索实施“政府+企业+合作社+养殖户+订单”的肉牛分散扩繁、集中育肥新模式,由偏城乡人民政府牵头,推动融侨集团固原市丰霖源牧业有限公司与养殖合作社、农户签订品种改良合同、社会化服务合同、技术培训合同、育肥肉牛回购合同等,让群众买牛有来源、养牛有技术、育牛有方法、卖牛有出路,助推肉牛产业由分散养殖、零星散养逐步向适度规模及优质、高效、生态方向发展。
三、“山海情”筑牢“致富网”,做稳“牛收益”。坚持聚力村户、精准受益、一业主导、多元增收的原则,依托肉牛产业集群项目,全力构建集种、育、繁、推、加、销于一体的优质肉牛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一是村企联合经营。投资2500余万元在下堡村建设基础母牛繁育基地,以股份形式联合固原市丰霖源牧业有限公司进行合作经营,养殖基础繁育母牛500头,有效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深化联农带农机制,提供稳定就业岗位8个、临时就业岗位20个,带动务工增收50余万元,进一步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务工增收。二是发展订单养殖。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由融侨丰霖发展有限公司在当地选择以具有肉牛养殖经验,且每户能保证两个以上正常劳动力的农户加入承包经营,企业统一为所有承包的农户统一提供牛源、防疫检疫、技术服务、配种服务、兽医兽药、资产监控、信息化管理、冬季补饲的饲料配送等系列服务,所有基础母牛和产出的犊牛公司均统一购买保险,通过电子定位耳标、电子围栏等技术手段和服务团队的定期巡查与清点,每年集中结算承包经营奖励,带动群众从土地流转、股金分红、参与务工三方面赚取收益。三是带动务工增收。项目建成后优先吸收基地周边脱贫户、监测对象等特殊群体近100人就近务工,预计带动群众务工增收100余万元,切实为群众增收致富铺路,让村民在照顾家庭的同时也能鼓起“钱袋子”,实现务工增收和照顾家庭“两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