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据我区各区域测报站监测,巨膜长蝽在临近荒漠草原的农田发生,局地虫口基数较大,对我区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威胁。巨膜长蝽主要危害水蓬、刺蓬、沙蒿、油蒿等荒漠杂草,在干旱和食物缺乏的情况下,会迁移至周边农田危害。因此,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监测,及时开展防控。
一、发生特点
巨膜长蝽为刺吸式口器,常以群集方式吸食作物茎秆,致使作物短期内失水枯萎死亡。在宁夏一年可发生2代,5月中下旬为第一代发生高峰期,主要在草蓬下产卵、生长发育、繁殖和栖息。
二、发生情况
据调查,目前巨膜长蝽在利通区、红寺堡区、青铜峡市、同心县等靠近荒漠草原的农田发生,危害作物有玉米、黄花菜、番茄、西瓜和苹果。青铜峡市5月20日调查玉米田轻发生田块虫口密度为10-20头/㎡,重发田块虫口密度为100头/㎡;红寺堡区5月20日调查西瓜田平均虫口密度为17头/㎡。同心县5月20日调查玉米田轻发生田块虫口密度为15头/株,重发田块最高虫口密度为100头/株。
三、发生趋势
据气象部门预测,5月下旬我区中北部气温偏高、降水偏少。
根据目前巨膜长蝽的发生范围、虫口基数、发生特点及气象条件等综合分析,预计5月下旬将继续迁入靠近荒漠草原的农田,对玉米、西瓜等农作物造成威胁。
四、防治意见
根据当前巨膜长蝽发生态势,建议采取以下综合防治措施:
1.强化监测预警。以毗邻荒漠草原、山地生态系统的农田为核心监测区,加密调查频次,严格调查虫口密度,及时发布病虫情报,指导开展防治。
2.实施农业防治。清除农田周边水蓬、刺蓬等杂草,减少其繁殖场所,降低虫口基数。
3.科学开展药剂防治。玉米、西瓜等农作物上有巨膜长蝽聚集危害时,应及时选用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高效低毒药剂,或鱼藤酮、印楝素、苦参碱等生物农药喷雾防治。施药时注意避开中午晴热高温时段和大风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