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期天气概况
本监测周期内,全区出现多次降水过程,有利改善土壤墒情。据气象信息预测,未来10天,我区气温总体偏高,7月15日前后、19~20日前后全区有较明显的降水过程。
二、全区土壤墒情状况
(一)土壤墒情与旱情评价指标
根据农田0~40cm土层相对含水量(%)情况,土壤墒情评价分为六个等级:
表1 土壤墒情与旱情评价指标
生态区域 | 土壤相对含水量(%) | |||||
湿润 | 适宜 | 轻旱 | 中旱 | 重旱 | 特旱 | |
引黄灌区 | >80 | 70-80 | 55-70 | 45-55 | 35-45 | <35 |
中部干旱带 | >75 | 60-75 | 52-60 | 40-52 | 30-40 | <30 |
南部山区 | >75 | 60-75 | 50-60 | 40-50 | 30-40 | <30 |
(二)全区土壤墒情总体评价
根据7月9日部分县(区)人工监测和农田自动土壤墒情监测数据:引黄灌区墒情湿润,0~40cm土壤平均含水量为80.81%,环比增加2.66个百分点。中部干旱带覆膜及补灌区域大部墒情适宜,0~40cm土壤平均含水量为53.72~76.11%,环比增加4.91~16.13个百分点;露地及冬小麦大部区域轻度干旱,0~40cm土壤平均含水量为49.01~75.11%,环比增加6.37~16.03个百分点。南部山区墒情适宜,0~40cm土壤平均含水量为63.28~94.46%,环比增加5.52~10.08个百分点。
三、农事操作建议
(一)抓好夏粮收获及麦后复种工作。当前夏粮收获陆续展开,灌区各地要抢抓近期有利天气加快春小麦收获,同时做好晾晒、存储工作,争取颗粒归仓。春小麦收获后尽快指导各类生产主体和种植大户加快复种大豆、油葵等,为后茬作物生长争取热量资源。
(二)加强作物田间管理。要借助雨后墒情好转的有利时机,做好灌水、追肥、培土等田间管理;同时要加强病虫草害监测预警,做到早预测、早防治。
(三)加强防灾减灾工作。近期,我区强对流天气频繁,易出现强降雨、冰雹等天气,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防范极端天气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